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名单

院校专业:

微信号:jy00200200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北京大学医学部(简称 “北医”)地处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是中国 *** 创办的之一所西医院校,是国家“211工程”首批建设的高等学校之一,具有百年历史,集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学科覆盖医学门类中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护理学、医学技术、中西医结合以及理学、工学、教育学、哲学、文学等门类的部分学科。教学贯穿了本科、研究生及继续教育全过程。现有8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2个一级学科点,77个二级学科点),9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一级学科点,81个二级学科点),9个博士后流动站。,设有 5个学院:基础医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医学人文学院。6家直属附属医院、4家共建附属医院和15家教学医院,承担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实习任务,并向社会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共有在校学生 959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947人、硕士研究生2663人、本科生3985人,留学生404人; *** 教育学生12828人。博士后在站人数444人,累计进站1337人。,拥有大批国际、国内知名的医学教育、科研、临床方面的专家,其中具有高级职称 2835人,两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6人,“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8人,博士生导师63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2人。,拥有 3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2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5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3个国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2个国家医学中心,61个省部级设置的实验室/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研究(室、中心)。,对外交流活动丰富,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研讨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与 100多所海外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有40余所为北医战略合作伙伴。与10余所协议学校建立了MD-PhD项目,设立了31个学生交流活动项目和10余项国际交流奖学金项目,搭建起国际医学教育资源共享的平台。在国际科研合作方面,医学部与多个国际合作伙伴建立了转化医学与临床研究国际联合研究平台,该平台被科技部认定为“转化医学与临床研究国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牵头成立“中国-东盟高校医学联盟”,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医学院校和医疗卫生机构在医学教育、医学研究和医疗卫生等领域的全方位交流与合作。2000年与北京大学合校后,医学部充分利用北京大学综合学科优势,加强交叉融合助力学科发展,推动医学教育改革与科学研究,努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启动并不断探索临床医学、药学与预防医学学生长学制的培养模式,大力推进医学学科与理科、工科、人文社会学科的交叉,学科实力显著提升,学科布局进一步优化。近年来,在教育强国战略、健康中国战略、科技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在“211工程”、“985工程”和“双一流”建设的支持下,北大医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将北大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北大医学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实施创新驱动,突破学科壁垒;整合学科资源,形成学科优势;搭建交叉平台,共建共享共管;对接国家需求,促进成果转化。积极推进医学部与校本部深度融合,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学科资源按需分配,招生工作资源整合,前沿学科交叉合作,创新平台合作建设,临床基础密切结合,新体制中心共建共享,空间资源统筹布局,管理干部交流 *** ,对外宣传统筹协调。,今天的北大医学正在飞速发展,这所由中国 *** 于 1912年创立的之一所医学院校,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秉承“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热忱服务的献身精神”的校风,以更坚实有力的步伐,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再创辉煌。未来的北大医学将努力成为国家医学发展教育和改革的旗帜、国际医学卓越人才培养和精英人才集聚的高点、国际医学科技创新和技术发明平台、重大疾病防控、诊疗及临床研究中心、国家新药创新研发和转化基地、国家卫生政策和健康管理的智库、国际医学合作和交流中心。

其他信息:

北京大学医学部(简称“北医”)地处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是中国 *** 创办的之一所西医院校,是国家“211工程”首批建设的高等学校之一,具有百年历史,集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学科覆盖医学门类中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护理学、医学技术、中西医结合以及理学、工学、教育学、哲学、文学等门类的部分学科。教学贯穿了本科、研究生及继续教育全过程。现有8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2个一级学科点,77个二级学科点),9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一级学科点,81个二级学科点),9个博士后流动站。

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名单

1、曹文轩教授

语文:民族文化的薪火传承者母语规范化的责任承担者

2、刘意青教授

我国外国文学教学的历史、理论与 ***

3、钱理群教授

生命意识烛照下的文学史书写

4、汪玉凯教授

电子政务需要"顶层设计"

5、吴晓东教授

外国现代主义小说的阅读与教学

6、乐黛云导师

回顾与前瞻:中国比较文学新视野

7、于鸿君教授

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8、谭营行教授

走科技前沿深耕群体智能阵地

9、程乾生教授

数学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

[北京市]北京大学职称晋升名单,北京大学职称晋升名单公示

北京大学教授全部名单

1、廖维

战略管理体系实践专家 管理学硕士,专著:《先学半个华为》 深圳市慧为方略管理咨询首席管理顾问 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大等多所高校总裁班特聘讲师 江苏省、吉林省省委组织部科技企业培训专家库成员 曾任华为公司管理变革专家,现任多家上市企业管理顾问

2、吕延杰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联通独立董事

3、曹凤岐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并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学

4、章政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兼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系主任北京大学中国信用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留日经济学博士、日本东京大学经济学部客座研究员等,作为优秀中国留学人员代表曾受到日本总理大臣竹下登首相、

5、关海庭

北京大学 *** 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6、宋敏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金融系主任

7、陈志武

华人著名经济学家、耶鲁大学终身金融学教授,香港大学经济学讲席教授

8、孙祁祥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兼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兼任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常务理事、中国保险学会理事

韦东奕职称为助理教授,北大的晋升机制是怎样的?

北京大学是非常规范的“tenure-track”规章制度,正常情况下正专家教授和国家级别优秀人才遮阳帽才可以进到终生教职员。″韦神″终身教授便是评终身教授前的一个技术职称。实际上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并并没有终身教授,仅有助课,老师,副教授职称,专家教授!终身教授是出任高校初任专家教授的级别,比高级教师高一级,比副教授职称低一级!并且终身教授的聘用最主要的情况便是你务必具备博士研究生,之后终身教授也会更新为副教授职称!

一般高校 *** 博士研究生,无论是先做博士研究生或是立即当老师,全是直接进入非升即走路轨,如果你评上副教授职称,在配额范畴内你也就可以转长聘了。那样进去的博士研究生都是有机遇,市场竞争也更猛烈,看上去不合格率就很高。而北京大学等高等院校,在常任轨以前还有一个真真正正的意义上的短聘,通常是博士研究生职位。也就是是说,假如你仅仅去做清华的博士研究生,那就是不会有非升即走的,反而是压根并没有升的机遇,出站务必走(除非是忽然拥有突出成绩)。仅有先变成“终身教授”,才算进入了常任轨,才可以一步一步从终身教授到副教授职称,再到专家教授。

一旦进到常任轨了,不合格率就并不是很高了,一般来说,意味着着已经有一个职位预埋让你了,你只需做到标准就可以了。韦神现阶段便是终身教授,下一步只要实现标准,就能变成清华的终身教授,坚信以韦神的才能,这一不是问题,韦神自身可能也没操劳过这一事。

北京大学等一众985高等院校,学习培训西方国家高等院校,技术职称依照“终身教授—副教授职称(终生教职员)—专家教授”走。别的诸多高等院校,专业技术人员岗的老师,技术职称则是依照“老师—副教授职称—专家教授”走。一方面,他在并没有博士研究生的前提条件下,就获得这一岗位,表明了其不错的研究工作能力,这和他在全球期刊发表的毕业论文,及其得到的科学研究奖赏紧密联系。另一方面,倘若他已经拥有博士研究生,再添加他目前的博士研究生成效,在一些高等院校“破格录用”被晋升为“副教授职称”(乃至“专家教授”),也不是没很有可能。

历任校长办公室主任

北大现任校长周其凤

【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北京大学校长】

男,汉族,1947年10月8日(农历)出生,湖南浏阳人, *** 党员,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07月至2008年11月,任吉林大学校长(副部长级),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2008年11月开始担任北京大学校长。

【简历】

学习

1965年,入北京大学化学系学习,

1978年,考取北京大学化学系高分子化学专业研究生,

1980年01月,由国家公派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缩写:MIT)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学习,

1981年09月,获硕士学位,

1983年02月,获博士学位,

职称

1986年,被北京大学聘为副教授,

1990年,被北京大学聘为教授。

1999年,被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任职

1970年留校任教。

1983同年5月回北京大学任教。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主任、高分子科学研究所所长、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北京大学副教务长。

2001年06月至2004年07月,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主任、司长;并先后兼任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任、“211工程” 部际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 、“教育部财政部985工程”办公室主任等职。

2004年07月至2008年11月,任吉林大学校长(副部长级),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

2008年11月,任北京大学校长。

【社会 ***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秘书长。

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常委,

教育部化学和化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人事部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委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教授以及吉林大学双聘院士。